
新旧动能转换向“五年取得突破”加速迈进。坚决淘汰落后动能,退出炼钢产能255万吨、炼铁产能263万吨、煤电产能3.6万千瓦;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全市实施工业技改项目数量比上年增长25.1%,高端化工、纺织服装、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9.1%、7.7%、4.7%、15.8%;培育壮大新动能,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发展到6个,领军企业6家,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2.4%、7.5%、48.5%、14.6%,“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29.9%。
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国家备案绩效目标圆满完成。截止2021年末,累计完成投资154.4亿元,已开工项目67个、子项目326个,已完工项目63个、子项目320个。累计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9295.8公顷,矿山生态修复1584.5公顷,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保护244.9平方千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6项,土地整治26968.4公顷,新增耕地4558.5公顷,新增湿地712.8公顷,城市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东平湖Ⅲ类水质达标稳定性显着提高。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深化三产融合,市级以上产业园发展到58家,其中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5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点2个,省级示范县3个、示范点12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个。壮大产业主体,国家级规模以上龙头企业5家、省级48家;省级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12家;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社1166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8家、省级181家;家庭农场8349家,其中省级示范场60家。新建高标准农田23万亩。完成7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评审、报批与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