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关于印发《2023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2023-02-08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农技站 浏览量: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各功能区管委会:

        为做好今年小麦春季田间管理,促进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夯实夏粮丰收基础。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2023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参照执行。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2月6日

        2023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2022年秋种期间,各地抓住了墒情适宜的有利时机,加强了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推广深耕、宽幅精量播种、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全市小麦苗情冬前整体长势较好。据调查,一、二类苗面积占比86.3%,比去年增加29.3个百分点,明显好于去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去年11月下旬以来多次寒潮降温天气导致部分麦田遭遇不同程度冻害播;部分播种偏早或播量偏大的麦田出现旺长,后期发生倒伏风险增大;冬前有的麦田出现金针虫、茎基腐等病虫害,化学除草面积小,春季病虫草害发生隐患较大。

        针对今年小麦苗情、墒情和病虫草情,春季麦田管理突出一个“防”字,防春冻、防春旱,防病虫草害,做好一个“促”字,促进弱苗及冬季受冻麦苗转化升级。坚持因地因苗分类管理,科学运筹肥水,及时防控病虫草害,提高麦苗群体和个体质量,为今年夏粮丰收奠定基础。

        一、适时镇压划锄,保墒增温控旺长

        返青后各类麦田都应及早划锄,根据墒情和苗情开展适时镇压,早春镇压应和划锄结合起来,先压后锄,达到土层上松下实,踏实土壤,破除板结,起到提墒、保墒、增温、抗旱、控旺目的。

        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土壤,减少水分蒸发,提升地温,使土壤与根系密接起来,提高植株抗旱、抗寒能力,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对吊根苗和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质量不高导致土壤暄松的地块及旱地麦田,一定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增温保墒,避免早春寒潮降温冻伤麦苗;对长势过旺麦田,在起身期前后镇压,可以抑制地上部生长,起到控旺转壮作用。

        划锄可有效保墒增温促早发,对群体偏小、个体偏弱、发生冻害的麦田效果尤为显着。各地要及早组织发动农户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厘米左右(顶凌期)对各类麦田进行划锄,以保持土壤墒情,提高地表温度,消灭越冬杂草。在春季浇水或雨后也要适时划锄。早春镇压应和划锄结合起来,先压后锄,达到土层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抗旱的作用。

        二、因苗分类管理,科学运筹肥水

        因苗因地分类管理,科学运筹肥水,控旺促弱,增蘖增穗。

        (一)受冻麦田。对于越冬期冻害较重的麦田,要立足“早管促早发”的原则,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是早春适时划锄,去除枯叶,改善麦田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新生叶加快生长;二是待土壤解冻后及时追肥,可每亩施尿素15公斤左右,缺磷地块亩施氮磷复合肥20公斤左右,促进麦苗快发快长。

        (二)三类麦田。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田间管理应以促为主。有条件的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厘米左右开始划锄,拔节前力争划锄2~3遍,增温促早发。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早追肥,促根增蘖保穗数。只要墒情适宜,应尽量避免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透气性,导致麦苗生长发育延缓。待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时,可以同时施肥浇水,每亩施8~10公斤尿素;到拔节期每亩再施8-10公斤尿素,促进穗花发育,增加穗粒数。

        (三)二类麦田。冬前群体一般为每亩45-60万,属于弱苗和壮苗之间的过渡类型。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冬春分蘖的成穗率,一般在小麦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可浇水并亩追尿素15-20公斤。

        (四)一类麦田。属于壮苗麦田,在管理措施上要突出肥水后移。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70-80万的麦田,要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以获得更高产量;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60-70万的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可随浇水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

        (五)旱地麦田。应在早春土壤化冻后抓紧进行镇压划锄、顶凌耙耢,以提墒、保墒。弱苗麦田,可在土壤返浆后,借墒追肥,促苗早发;一般壮苗麦田,应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间借雨追肥。一般亩追施尿素12公斤。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在氮肥中配施磷酸二铵,促根下扎,提高抗旱能力。

        (六)旺长麦田。一般冬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这类麦田由于群体较大,易造成田间郁蔽、茎秆纤弱、后期倒伏。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镇压。镇压可抑制无效分蘖发生和基部节间过度伸长,调节群体结构,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是控旺苗转壮的重要技术措施。旺长麦田要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进行镇压。旺长严重地块可每隔7~10天镇压一次,共镇压1~3次。

        2.喷施化控剂。过旺麦田,在小麦起身期前后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抑制基部节间伸长,促进根系下扎,控制植株过旺生长,防止生育后期发生倒伏。

        3.因苗肥水管理。对于有“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可在起身期追肥浇水,防止过旺苗转弱苗;对于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早春不要急于施肥浇水,应在镇压和喷施化控剂等措施的基础上,肥水后移,一般在拔节后期亩追尿素15公斤左右。

        三、做好预测预报,综合防控病虫草害

        今春各地要密切跟踪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趋势,科学预测预报,及早备好药剂药械,开展好专业化统防统治,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

        返青拔节期是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根茎部病害的侵染扩展高峰期,也是麦蚜、麦蜘蛛的危害盛期,要选用对路药剂进行防治。防治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根茎部病害,可选用井冈霉素、噻呋酰胺、三唑类药剂;防治麦蚜,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噻虫嗪等药剂;防治麦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对于未经种子处理的麦田,返青后地下害虫为害死苗率达10%时,可结合锄地用辛硫磷配成毒土撒施;注意提前做好小麦条锈病等重大流行性病害的预防控制。

        小麦返青以后要适时开展春季化学除草。早春气温波动大,喷药要避开倒春寒天气,喷药前后3天内日平均气温在6℃以上,日低温不能低于0℃,白天喷药时气温要高于10℃。要根据麦田杂草群落结构,分类科学选择防控药剂,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推荐剂量和方法喷施除草剂,避免随意加大剂量造成小麦及后茬作物产生药害,禁止使用长残效除草剂如氯磺隆、甲磺隆等药剂。

        四、密切关注天气,预防早春冷(冻)害

        早春(冷)冻害(倒春寒)是我市早春常发灾害,特别是起身拔节阶段的“倒春寒”对产量和品质影响都很大。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预警预防工作,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预防早春冻害可在降温之前灌水,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轻早春冻害对麦田的影响。若发生早春冻害,就要及时进行补救:一是抓紧时间,追施肥料。对遭受冻害的麦田,根据受害程度,抓紧时间,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发,提高2~4级高位分蘖的成穗率。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二是及时适量浇水,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平衡植株水分状况,使小分蘖尽快生长,增加有效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三是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小麦受冻后,及时叶面喷施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复硝酚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明显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显着增加小麦产量。

        五、严禁牲畜啃青

        啃青不仅影响小麦光合作用,还容易加重小麦冻害,严重者将麦苗连根拔出,造成死苗,减产非常显着。特别针对今年我市麦田整体群体不足,个体较弱的现状,各地一定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宣传,坚决杜绝麦田啃青。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