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助推现代林业新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生态镇
        发布日期:2022-08-23 14:38 浏览次数:

        一直以来,青云街道林业站以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狠抓造林绿化、资源保护、产业发展、林长制推行等林业工作,坚持“造、封、管”并举,有效的保护了森林资源,维护了生态平衡,推动林业快速发展 。先后被授予山东省珍珠油杏示范基地、泰安市绿化模范镇、泰安市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单位、山东省绿化模范镇等荣誉称号。

        厚植绿色根底   积蓄发展后劲

        青云街道前孤山村,路旁侧柏苍翠挺拔,花园式幸福院内,留守老人在下棋娱乐,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旋崮河村是典型的半丘陵村。过去基础设施落后,多数村民或外出打工,或外迁居住,曾是一个面貌破旧的“空心村”,不少农房闲置,村民对绿化、美化人居环境认识不够,绿化基础薄弱。

        如今,在林业站的指导下,结合农村古树原生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合理利用破旧房屋、空闲废地,见缝插绿,建游园,造花园,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前孤山村,村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实现了“农田林网化、道路绿荫化、村庄田园化、庭院花果化”的宜居森林村居。村落与绿荫互相衬托,鲜花与弯道互映,亭子与果树相对,很多长年在外居住的村民陆续回村居住。

        抓好城乡绿化,加快林业一体化发展。青云街道林业站深入持久地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在全街道80%以上的农户庭院进行了绿化,达到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效果。先后创建前孤山、后孤山等省级森林村居2个、泰安市级森林村居3个;建成了新泰市级绿化示范村 32个,其中平阳社区、旋崮河村等12个村被评为泰安市级绿化示范村,花峪村、外峪村、冯家栗行村等3个村被评为山东省绿化示范村;省、地级绿色小康村2个、国家级绿色小康户1个。

        突出三个层面,积极构建绿色生态体系。一是突出荒山绿化。青云街道林业站抓住春季、雨季造林有利时机,全力搞好辖区金斗山、榆山、旋崮山、杏山等15座荒山的绿化,工作人员现场提供技术指导示范,严把树穴标准关、栽植关和抚育管理关,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同时将管护责任层层落实到村、到户、到人,保证了绿化造林效果。目前全街道宜林荒山、荒地、荒滩绿化任务已完成95%。二是突出道路绿化。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先后完成了205国道、莲花路、龙北路、库东路等道路的绿化工作,形成了贯穿青云全境的绿色风景长廊。三是突出林业生态打造。按照“山、水、林、园、路一体化”的总体规划,着力打造市民近郊游、生态游、农家乐等生态文化旅游景点,建成见子山景区,外峪油杏、行宫老梨树等景点,促进了街道旅游业发展,金斗山、旋崮山被评为新泰市级森林公园。

        发挥服务职能   拓宽富民道路

        青云街道东北部的外峪村,四面环山,环境优美,共有196户,山林4000余亩。近年来,外峪村以“美丽庭院”建设为抓手,依托特色水果产业链,发展油杏产业,实现了生态与产业共融。依托村油杏合作社,以产带育,发展油杏苗圃600余亩,带动120余户种植300余万株,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余万元。村民春秋卖苗、夏季收杏,小小的油杏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樱桃成熟的季节,青云街道小泉沟村村委会主任巩兴彬在樱桃园中忙碌采摘着,喜悦之情溢于脸上。“除了本村村民,其他乡镇的村民也过来务工,一天工钱在130元以上,一个樱桃季每人能收入四五千元。明年又有一批樱桃进入盛果期,村民纯收入突破5万元,往后这日子是越过越甜了。”巩兴彬说。小泉沟村目前共栽植大樱桃1000余亩,最长树龄有30余年,多数树龄为20余年,其中今年春季新栽200余亩。除了樱桃之外,该村还栽植油杏300余亩,种植中药材丹参100余亩,努力建成四季观花、四季摘果、四季赏景的魅力乡村。

        青云街道林业站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和地理优势,把林果业作为山区农民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抓好了花峪苹果、小泉沟大樱桃、外峪珍珠油杏、旋崮河凯特杏、前孤山大枣、大驻马大樱桃保护地栽培等特色经济林建设,创建省级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2个,新泰市级经济林精品示范园3个。同时做好标准化果品认证工作,有机果品认证2个,创建省级示范合作社7个。通过示范带动,培育特色林果专业村20多个,特色林果总面积突破2万亩,林果产业收入成为北部山区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推广经济林优质丰产技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地膜覆盖、果园生草、起垄栽植、矮化密植及病虫无公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大力推广大樱桃保护地栽培,新技术普及率达80%以上。做好科技培训工作。针对果树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形式,举办大小培训班30期,培训果农6000多人次,编写发放技术资料10000余份,提高果农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

        加强森林管护   筑牢生态屏障

        “对于村内绿化树木、花草,实行门前属地管理责任制,严格奖惩,对于管理好的悬挂红旗,管理差的悬挂黑旗。每天早上7点,我骑电电动车车开始分片巡查,我的责任区是金斗山南坡”。行宫村58岁的护林员徐西介绍,护林员每月巡查不低于25天,除了日常的巡查护林,还负责对人为损树、森林虫害检测、火情等情况进行上报。

        青云街道林业站把巩固发展成果与造林绿化摆在同等重要位置,积极构建一体化管理网络,进一步提高了林业生产管理水平。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全面落实《封山育林管理办法》,在重要进山路口设立封山育林碑180个,并对所有山林实行合同管护、动态管理,实现了全街道森林资源无缝隙管护,杜绝了乱砍滥伐现象发生。同时,以美国白蛾防治、松材线虫排查为重点,加强有害生物防治防控,定期对辖区森林进行病害防治,森林病害防治率达到了95%。全面推行街道林长制,建立责任明确、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镇、村两级林长组织体系和生态护林员网格化监管体系,层层压实责任,在主要林区设立6个林长制公示牌,做到“山有人巡,树有人管,林有人护”。

        狠抓森林防火工作。在搞好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招聘了43名护林员,组建了20人的专业防火队,并抽调9名机关干部成立防火巡逻队,每个村成立了不少于50人的防火预备队,防火期内对山林进行不间断巡护;建立了18个防火检查点,全面加强火源管理、林内可燃物管理,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处置;落实领导班子包山头责任制,建立健全值班巡逻制度,严密督导巡查,严加火险防控,严厉违章惩处,有效预防了重大火险事故的发生。

        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对分布在全街道的34棵古树、2个古树群,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勘查,拍摄图片,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落实了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并实行跟踪监测、定期查体,进一步强化了保护措施,使古树名木得以健康成长。


        信息来源:泰安市林业局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